产业生态:第三方服务商实现求职者与企业间需求的匹配
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成本控制。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的数据,超过75%的企业选择灵活用工,主要是出于降低用工成本的考虑。此外,有44.1%的企业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是为了减轻自主招聘的压力,他们依赖人力资源服务商的广泛资源网络,可以迅速找到与他们需求匹配的人才。
在服务商方面,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和SaaS(软件即服务)企业。传统服务商凭借多年的积累,甚至覆盖全球的人力资源网络,向用工企业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资源。而SaaS企业则主要依靠技术优势,实现了人才和企业之间的快速高效匹配。另外,受政策和行业的支持,一些大型企业和支付机构也开始参与灵活用工领域,通过建立自己的平台,提供相关服务。
对于灵活就业者而言,他们分为不同群体。蓝领工人主要通过提供时间和劳力来获得报酬,而白领劳动者通常具备高学历和高技能,大多数是自雇或自由职业者。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出现了一类被称为“数字游民”的白领劳动者,他们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灵活用工模式下获得收入。
市场规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广阔
就市场渗透率而言,中国的灵活用工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具体来说,中国的灵活用工市场渗透率不足10%,而发达国家普遍在30%到40%之间。这一差距主要源于中国的灵活用工需求是由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的,但目前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然而,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灵活用工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不确定性的增加对各个行业都带来了挑战。在这种不确定性背景下,用工需求更加注重以较低成本快速匹配所需人才,这将推动灵活用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24年,中国的灵活用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7万亿元,显示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也意味着,未来该行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并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浙江保洁外包